1640四海扬帆_第3章 再临台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章 再临台北 (第2/3页)

石头很多,岛上没什么树,只有野草生长。

    当年荷兰人修筑的城堡在妈宫澳西侧海岸。城堡周长约600米,建材用的是糖水调灰作为石块的粘合剂,与热兰遮城堡一样坚固。除了澎湖主堡,妈宫澳附近还有数座城堡。其中暗澳城是俞大猷所建,明军修建的城堡质量很不好,城墙都倾塌了,现在只剩下一片残砖剩瓦。瓦硐城也是荷兰人所建,位于瓦硐澳。在主岛的大城山顶,荷兰人还修筑有一座大型炮台,周长近400米。

    澎湖现在由荷兰人实际控制,航行在台湾海峡的大盖伦船均以妈宫澳为来往日本的补给点。大多去日本的荷兰船都会在船上装些水牛,热兰遮会派船在妈宫澳转运到台南。

    荷兰人遵守了与明朝签订的条约,虽然实际控制澎湖,而且城堡也都尚在,但他们没有派兵驻扎。守序行走在城堡的杂草之间,一些废弃的铁炮倾倒在地上。荷兰人和明军撤离时都没有带走大炮,简单拆毁炮架后,丢弃在了本岛。荷兰前任的台湾行政长官普特曼斯后来曾派人来澎湖回收这些大炮,但不知什么原因,这件事不了了之了。锈迹斑斑的炮筒就这么躺在那里,一直无人问津。

    对荷兰人来说这是废铁,可对缺乏铁器的台北,这些都是上好的原料。守序让孤山回船队找人,搜索全岛,把荷明两军不要的废铁全都打包装船。澎湖曾经是许多势力争斗的战场,除了大炮,还有很多其他废弃的兵器,守序在这里捡到一百多吨破烂。

    穷,真是原罪。守序感慨着。

    三天后,船队继续北上,抵达淡水港。距离上次离开台湾已经一年半,淡水河右岸,八里坌山下,淡水堡炮台向舰队鸣礼炮9响,这是台湾这段时间第一次见到来自金城的增援舰队。

    守序注意到,淡水河左岸一座四角棱堡已经奠基,正在施工中。

    淡水堡守备队司令是守序以前的华人卫队长蔡元定,他见到守序后露出一脸的惊喜之色。“大人,我没想到是您来了,不然肯定会鸣21响礼炮。”

    守序摆手示意无妨,他这次北上比较低调,船上没挂他的提督将旗和逆戟鲸纹章旗。他指着荷兰商馆旁边停泊的2艘亚哈特船,“那两艘荷兰船都是去日本的吗?”

    “是的大人,荷兰商船阿非利加号和贝尔格号在淡水避风顺便收购我们的鹿皮。”

    “他们用什么支付?”

    “还是印度棉布。”

    守序想了想,“你去找威瑟林商量商量,能否增加大米的支付额度。”

    蔡元定有些为难,“大人,贸易的事你应该去找梅登总督或是博格斯专员,他们都在基隆。”

    梅登的职务是台北行政长官,不过私下里这些士兵都习惯称他总督。

    “你说的对,你现在只是一个城堡的驻军司令,管不到贸易的事。”守序拍了拍脑门,“元定,我打算视察一下台北平原,你来做向导。”

    “是,大人。”

    守序和蔡元定带着一队卫兵换乘长艇,升起风帆,驶向淡水河上游。夏天也是台北疟疾高发季节,守序不打算登岸,就乘着长艇沿淡水河上溯看一看。

    台湾的河流均发源自中央山脉,总体特征是落差大,季节性强,汛期流速很快。因为山洪频发,河岸在急流冲刷之下,倾塌现象比较频繁。台湾大多数河道不仅没有通航价值,而且因为频繁改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不利。

    淡水河从山中出来向北流,河道蜿蜒曲折,台北的降雨量偏大,常年稳定在2000mm左右,造就了淡水河河道相对稳定,季节变化较小。这是台湾唯一具备通航价值的河流,自下游大溪以下,通小型帆船。

    淡水河两岸星散着一些移民庄屯,砖屋不多,还是以高脚屋为主,屋顶铺的是棕榈叶和椰树叶。

    “这些木屋能挡住台风吗?”

    蔡元定摇摇头,“挡不住。台风一来,屋顶就会被刮跑。”

    “那为什么不多建砖屋?”

    “主要是没钱,砖屋修起来比较贵。而且梅总督比较砖屋和高脚木屋后,说高脚屋干燥,通风好,对移民的身体更健康。”

    “那台风来了怎么办?”

    “台风来了,村子里会提前发警报,所有人都躲到村中的公祠,也就是那几座砖屋里。高脚屋的屋顶容易被吹跑,但修起来也简单。等台风走了再重建。”

    守序一叹,台风是台湾面临的最主要的天灾,每次台风过境都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