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0四海扬帆_第10章 情怀带兵是用爱发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章 情怀带兵是用爱发电 (第1/2页)

    士兵是最现实的群体,军队是中国最民主的机构。在出队见仗这种大事上,中**队得靠士兵民主决策。

    按理说,军队要打仗,最讲究阶级和权威的,可没办法。在古代任何试图以所谓铁血,民族等手段控制驱使军队的将军只有一个下场,被兵变的士兵虐杀。家国情怀带兵,那是用爱发电,政策取暖。

    东汉后,当兵的丘八都已经知道事到临头究竟谁最厉害。王侯将相,千年贵族抵不过一口钢刀。屠了一个富有的贵族,几百上千个小娘子到手。五胡乱华天子轮流做,皇帝不过最大的那个军阀,或者说与士兵关系处得最好,谈判能力最强,最得士心的那个军阀。

    很多人幻想的将军一声令下,军队依命而行那是不可能的。真这么干,士兵提刀上门杀你全家。

    会战是军队的核心业务。封建军队,出队见仗始终只会是少部分人。一支高效的军队,一般可出队的士兵占七成,辎兵占三成。七三比例已是强军,几千年来也就几个短暂的时期达到这样的水平。大部分军队可出队人数与守家人数往往是三比七,能做到五五开的就是精锐了。

    这部分能出队的精锐兵也不可能全出。统兵官必须把他想要做的事通过基层军官士官传达给士兵,搜集士兵的反馈意见。

    最多向士兵提议,今儿咱出5成兵如何?

    士兵一般会提着刀说不行,今天最多出2成兵。

    然后大家一起打个哈哈,取个中间数,出3成4成兵。

    比如一个最顶级的挂印总兵率领的正兵营实有官兵5000人,其中有一半2500人必须是伙夫、马夫、小厮、奴才,名为士兵实际职业却是工匠,商人,小贩的杂役。以及冒名顶替的百姓,临时抓的凑人数的壮丁。封建军队资源少,待遇差,这些无用的兵缺衣少食,连盔甲都穿不动。在战场上属于行走的两脚羊,没粮食被军兵杀了吃肉的存在。祖大寿守大凌河,就吃了上万山东的卫所班军。

    剩下2500人中,跟士兵打个商量,兄弟,明天咱派3成人出队。士兵大爷们心情好答应了,出750人。这750人就是一个省的财力供养出来的,能用于那次战斗的全部有生力量。如果士兵心情不好或是敌军太强,抑或今天没吃饱今天没妞日,对不起大爷不伺候,一个兵都不出,主帅也只能干瞪眼。

    逼着出兵那是妄想,主将得担心自己的小命明天还在不在,今晚还搂在怀里的娇嫩小妾明天会不会被士兵拖校场。

    主帅得按士兵说的做,士兵说出多少人就出多少人,说打哪就打哪,说撤就撤,真做到了就是心里门清的良将,得士兵拥护,往往成长为一方大帅。比如南宋的刘光世和明朝的左良玉。

    大部分脾气没这俩好,一般都会与士兵谈谈,能做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主将的谈判能力,他背后的资源,过往的战绩等等一系列复杂的因素。

    这个指标或许可以用魅力值来量化。如果军队是与主将从一个小团队出生入死成长起来的兄弟,那显而易见,主将的魅力值会很高。

    士兵的谈判意愿和谈判能力则取决于敌人实力和部队文化等比较复杂的因素。有的部队选择直接提刀砍主将。有的部队会委婉一些,在战场上转身就逃把你卖了。干脆阵前倒戈的也大有人在,到哪都是吃粮当兵,皇帝谁来做关丘八们屁事。

    民族主义?剃头留辫子?有时很重要,有时不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明末大面积出现军队反复倒戈的原因之一。

    带兵是很复杂的事情,这是做生意呢。可以理解为一种多方商务谈判,是门生意,交易对手有很多。如果带不动兵又真想打,无非临难一死报君王。

    将军们没人有岳武穆,戚继光的才干,大部分还是走正常路线。一个好的将军,通常都是个嘴炮党,带兵表面上严厉无比,声色俱厉,实际上爱兵如子,士兵让他干嘛他就干嘛。这是比较会带兵的将军,起码做到孙子兵法所谓知己知彼里的知己。

    最可怕的是那些读了几本兵书战策,在意淫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菜鸟,被卖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这种人以帝都空降兵和读了几天数,怀揣报国理想,渴望封狼居胥、燕然勒石,几个计策后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秀才最多。

    明军为提高军队战斗力,边军将领们纷纷舍弃无用的营兵,转向了奴隶制。用在营家丁这种半官方半家庭奴隶的方式养一支可以出队见仗的小队,减少谈判交易对手,提高作战效率。与五代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