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章 湄公河上的老铁 (第2/3页)
在家族领地兴平堡发布征召令,伯爵府,各子爵、男爵府出一部分军费,其余由军兵自筹,武器自备。 后江其他自治领也发布了类似的征召令,自治领各自下过很多次征召令,全府统一征召这是第二次,上一次还是与西班牙战争时期。 自治领有治安、边防和海防任务,后备兵不可能全部出征。 最后汇聚到首府的军兵有1000人,加上后江府出钱雇佣的200雇佣军,一共1200人。 中国兵多数头戴标志性的范阳笠,防雨遮阳,比容易锈蚀的铁盔更好用。 武器则是各种轻重火绳枪居多,加一口腰刀,没有纯冷兵器的士兵,这些自备武装的老兵和雇佣兵普遍同时精通射击和刀剑肉搏。 燧发滑膛枪产能全力供应扩编中的军队,市场上买不到。倒是燧发线膛枪有少数流入市场,有钱人家会买上一杆。 护具主要是皮甲,铁甲有少量装备,数量少的原因也是因为容易锈蚀。 蔡元定率1200军队,在首府乘上小型平底船,携带大量物资,与前往老挝的商队一同出发,沿着湄公河,浩浩荡荡逆流而上。 高元爵第一次领兵作战,站在船头意气风发。家族几个实际指挥出征的大佬笑着站在少主身后,高元爵让他们想起老兴平伯高杰。 船过金边三岔口。 洞里萨河与洞里萨湖调节了湄公河的水量,三岔口以下的河面,在旱季有洞里萨湖补水,商船畅行无阻。 三岔口以上河面,在枯水期就只能通行竹筏和独木舟,后江远征的船队只能在雨季航行。 船队在三岔口湄公河左岸租界区内短暂停留,对岸是真腊现在的首都金边城。 真腊被联邦、暹罗、广南、老挝四国瓜分,高蛮人生活在几重大山的压迫下。这个傀儡政权存在的唯一理由仅仅是保障四国在真腊的权益平衡。 蔡元定与联邦驻真腊公使短暂交接,补充给养,继续向北,逐渐踏入蛮荒世界。 真腊每年对印度棉布的需求量在4万至6万匹,荷兰人在金边卸货,后面的商路属于联邦和老挝商人。 继续向上,湄公河两岸是层层叠叠的热带雨林,山间峡谷中不时传来虎啸声,那是印支虎在宣示领地主权。 湄公河蜿蜒曲折,河道中遍布沙洲。雨季是急流浅滩最少的季节,绕是如此,也只有最老练的水手才敢在河面上航行。 某些河段,士兵加入划桨可通过,但在更险的河段,士兵就必须下船拉纤了。 孔瀑布以下,四千美岛多半已沉入水下。湄公河在这里是一片汪洋,水面宽达14公里。 孔瀑布是无法逾越的障碍,船队弃舟登岸。 来自老挝的商队已等在边关。 17头大象和200驾双轮牛车,800匹骡马停在小镇周围,从这里开始,商路由老挝人接手。 老挝王苏里亚旺萨曾满怀愤怒地指责暹罗使者,“如果不能给予商人们世界公认的贸易自由,那么这究竟是哪个国家的清规戒律呢?” 在苏里亚旺萨即位早期,暹罗允许老挝货物经湄南河出海,那只是一个特殊的例外。只有金边条约签署后,湄公河自由航行得到四方保障,老挝才获得渴求的窗口。 联邦用军事盟约加强了老挝的地位。 蔡元定很清楚,在缅甸、暹罗、老挝、广南阮主、安南郑主五国中,老挝是唯一的内陆国,实力最弱,对国防的信心最不足,他们最大的依靠是崎岖地形和高耸的群山。 联邦当然要支持最弱的国家,老挝现在是联邦铁杆盟友,民间一般俗称老铁。 士兵帮助商队卸下货物,与老挝交换。 老挝铅锭、黄金、虫胶、安息香、鹿皮、麝香装上返航的商船。 士兵将大炮拆卸,最沉重的加农炮管由大象背负,装满成品药的木箱,硝石、枪支、棉布、丝绸等货物装上牛车和骡马。 在中南半岛崎岖山路上,一匹骡马大约可驼60公斤货物,一头公牛可驼60至100公斤。一般大象负重在300公斤上下,最大的公象可驼一门9磅炮的炮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