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八章 通济门交给你了 (第1/2页)
app2; 朱元璋知道这件事不能操之过急,生孩子这种事再急也没有办法,就像太子朱标一样急了那么多年依旧是生不出几个孩子。 朱元璋问出了一个自己最为关心的问题:“咱听说你在奏章里写明了,只要是让你掌管通济门的钞关,每个月最少能够多为国库增加十万两大明宝钞的税收。” “每年就是一百二十万两的税收。” 胡汉山对于老居士能够把漕运文章里的内容知道的一清二楚,感到了合情合理。 朝廷正在征讨西蕃的叛乱,每年花费的银子就像水一样流了出去。 另外还在筹备夺取云南布政司的银子,大明立国不过十来年的时间,还有两处边关布政司落在蒙古鞑子的手里。 大明可不是宋朝,只是因为一场战役拿不下燕云十六州,就认识怂装孙子一样给北方鞑子称臣纳贡,每年送上大量的岁币。 大明王朝的皇帝不论是太祖朱元璋,还是太宗皇帝朱棣,全都是把大明的版图扩张到了极限。 不止一次的远征北方草原,太宗皇帝朱棣甚至一直打到了捕鱼儿海。 胡汉山知道现在的朝廷缺银子,朱元璋又不愿意增加老百姓的赋税,便投其所好的从商人和官僚缙绅身上刮油水:“这还是第一年,要是能够让本县马多掌控几年通济门。” “别说是每年一百多万两的大明宝钞,最后完全能够达到三百万两大明宝钞的税收。” 朱元璋听到这么庞大的一个数目,心里面满满的都是期待,却又更加的不敢相信胡汉山所说的这些话。 三百万两大明宝钞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已经能够赶得上一省布政司一年内所有的税收了。 不是朱元璋不想相信,而是这么庞大的一个数目不敢让人相信:“平时闲聊吹嘘一句两句也就算了,在这个时候,尤其是关系到政绩的时候可不能乱说。” “如果你真的许下了承诺,到时候完成不了相应的政绩,就算是为朝廷增加了很多的税收还是要被问罪。” 胡汉山哪里是在乱说,他心里有着一份详细的数目。 就拿清朝的海关来说,每年不过是有数十万两的税收,后来交给一个洋人以后,每年的税收就从数十万两暴增到两千多万两。 虽说大明朝不像清朝那般的软弱无能,整天就知道签订各种的条约,但在海关税收方面还是有着颇多掣肘。 胡汉山对于通济门这个漕运钞关每年能够征收多少赋税,心里有一杆秤,绝对不会少于三百万两的大明宝钞。 毕竟通济门可是漕运的终点,整个大明一大半的赋税,都要经过这里进入国库。 胡汉山肯定能做到:“你看小子以前的表现,哪里会是一个说大话的人,从来只会干实事。” 朱元璋倒是很认同这一点,在干实事这方面,胡汉山比起很多官僚缙绅们都要务实:“你这一段时间做的所有一切,咱都是看在眼里,确实是一个干实事的好官。” “就拿上一次赈灾来说,能够不同流合污的囤积居奇已经是难得可贵了。” 胡汉山得到了老居士的认可,赶紧趁热打铁的说道:“您老在皇帝面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