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 《论钱荒》! (第1/2页)
勾当司重新回归三司,各司案送过来的账册虽然不是很重要,但对于欧阳辩理解整个三司的运作非常有帮助。 这段时间他的精力放在了这上面,不断地总结归纳,寻究三司的运行规则,对此倒算是有了一些心得。 虽然一开始的起步有些艰难,但赵祯对他的安排的确是有效的。 在勾当司工作,的确给他提供了一个从高处俯瞰整个大宋朝的角度。 观察一个国家,可以从风土人情的角度观察,也可以从制度去观察,但最好的角度是从经济角度去观察,因为这是国家的命脉之一。 观察大宋朝的经济,最好的地方在三司,而在三司里最好的地方在勾当司。 欧阳辩如饥似渴地解构宋朝的经济。 事实证明,纸上得来终觉浅。 以前欧阳辩自以为了解宋朝的经济,但当他真正沉入到数据里面的时候,才发现,一个大国的经济并没有那么简单。 尤其是此时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的宋朝更是如此。 欧阳辩敏锐的发现,虽然三司有着统一的财政权力,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财政思维。 比起后世中国的五年发展计划这样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经济发展规划,宋朝的经济政策是滞后的,是问题出现了再来解决甚至不解决。 官方的经济机构,纯粹是收税和管制机构,少有扶持商业的举措。 这很符合宋朝的逻辑。 宋朝在历朝历代中算是对商业相当友好的朝代,但也只是相对而言。 中国的历朝历代少有对商业有正面评价的,不扯后腿已经算是不错了,很少有主动鼓励支持的。 这一番深度学习让他改变了很多理所当然的思维,后世的经济学者对宋朝经济的研究不能说完全没有搞对方向,但在细节上终究还是不够深入的。 这一番学习让欧阳辩忽略了季节的变换。 欧阳辩久居三司,但对天下的变化却了如指掌。 今年因为农业银行发力,对一些贫困自耕农进行放贷,让他们的种子、肥料、耕作工具、耕牛都有保证的情况下,加上并没有干旱水灾,全国都取得了丰收。 在包拯的主持下,和农业银行贷款收购粮食,避免了谷贱伤农,宋朝的国库也稍微丰盈了一些。 商业上面的发展,因为农业银行吸纳的大量铜钱通过小额商业贷款的方式释放出去,让饱受钱荒困扰的市场一时间变得活跃起来。 这就相当于后世的央行放水刺激经济,而且因为干涸太久,市场一下子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从前两个季度的财报来看,经济增长达到了15%! 当然这个经济增长是欧阳辩通过后世的计算方法,让勾当司的胥吏们计算出来的。 虽然因为数据比较粗糙,得出来的结果并没有那么精准,但总体的经济形势在变好是肯定的。 这让欧阳辩看到了宋朝商业上面的潜力。 就出现了一个履行央行职责的农业银行,就让市场的表现变得如此出色,说明宋朝的市场大有可为。 农业丰收、商税暴涨,这都是包拯的政绩,包青天的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