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1936_第2章 上海的将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上海的将來 (第1/2页)

    “三味书屋”。

    陈世襄看着书店的招牌,虽然不是第一次见,但他心里还是略感奇特,这个书店的主人说不定还是鲁迅先生的狂热读者呢。

    喜欢鲁迅先生的书,或许这个书店的老板也是一个左翼人士。

    不过,就如今的政治形势,这书店老板敢起这店名,倒也可以说是百无禁忌了。

    鲁迅先生在国府那儿,可也是属于排得上号的敏感人物。

    这胆子倒是挺像鲁迅先生的。

    陈世襄心里闪过这些想法,随即收束思绪,现在不是关注这些事情的时候。

    推门而进,书店里很安静,有几个年轻人站在书架前各自低头捧着一本书,看着都挺富气,应该属于那种家境不凡的富家少爷。

    推门的动静惊动了这些人,不过他们只是在陈世襄身上略一打量,见其穿着朴素传统,便纷纷收回了目光。

    只有一个穿着长袍马褂,略显富态的中年人朝陈世襄这里望了一眼,两人目光在空中对视,中年人朝陈世襄微笑点头表示友好,接着又低下头,看起手中捧着的书。

    一个陌生人而已。

    陈世襄目光从这些人身上一一扫过,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书店也并没有什么工作人员来招呼他,除了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外,便只有从外面街道上传来的些许杂声。

    陈世襄拿着报纸,在书店内走动,目光在摆放着书籍的书架上游离,似在挑选想要的书籍,他脚步放得很轻,很快便走过了几个书架。

    陈世襄眉头微微蹙着,似乎是因为没有找到想要的书籍而略感烦恼,他从书店的内侧走到靠窗的外侧,最终在距离富态中年人不远的地方站定,看着身前书架上的一本书,他眉头舒展,嘴角终于浮现一抹笑意,伸手将书从书架上抽了出来。

    书的封皮以白色为底,用红色作画,天空飘着云朵,下方有飞机飞行,两侧都是高楼大厦,中间则是一座桥,上有电车通行,最底侧绘有黑色的树木,三个穿着或许是西式服装的红色小人点缀其间。

    在背景画之上,有三排黑色的字体,最上方是“新中華副刊”的粗黑字样,中间是“上海的将來”几个瘦高大字,而最下面,封皮的底部,则是“上海中華書局印行”几个规矩的小字。

    《上海的将來》,意外之喜。

    陈世襄本打算逢场作戏,随便在这个靠窗的书架上挑一本书,借着看书来掩饰他观察外面街道的动作。

    却是没想到在这里发现了这本《上海的将來》。

    陈世襄抽出书籍走到窗户靠墙的地方,这里很方便他通过窗户观察街道对面的咖啡店,同时背后靠着墙,也能给他带来一些安全感。

    陈世襄先打量了一番外面,确定没有发现可能是“渔夫”的人后,才将注意力稍稍转移到手中的书本上,将一直拿在手中的评论报夹在了腋下。

    陈世襄觉得这本书的封面作画很有意思——红色,看来设计这本书封皮的人很有远见嘛!

    上海的将来,确实就是红色的啊。

    就陈世襄的感觉而言,设计这个封面的人,已经可以说是很好地预见了上海的将来。

    不管是那个不知是故意还是不小心的红色,还是图上的飞机、高楼大厦以及桥梁上的电车,这不都是后世上海的一部分吗?

    只是后世的飞机变得更先进,电车换成了地铁和高铁,高楼大厦不再是一味的西方风格,同样的,人们穿的衣服,也不再是礼帽搭配西装马甲且拿着根手杖罢了。

    看着这幅图,陈世襄突然感觉很奇妙。

    后世的上海之所以和图上的上海稍有不同,正是得益于现在以及将来许多“先辈”们的努力,而现在,自己似乎也变成“先辈”们的一员了,自己是不是该为此感到自豪和幸运呢?

    在陈世襄打量书籍封皮的同时,离他不远的中年人又一次抬起头,目光在陈世襄嘴唇上方的两撇小胡子上转了转。

    直到陈世襄抬头,他才移开视线,继续看起手中捧着的书。

    陈世襄目光从书皮上移开,先是透过窗户打量了一下外面的街道,没有发现什么情况后,又转头仔细打量了一下书店内部,目光再次在书店内的人身上一一扫过。

    刚才似乎有人在看自己。

    陈世襄眉头轻蹙,他不确定这是不是自己因为接头这件事,从而疑神疑鬼产生的幻觉。

    不过就算有人真在看自己,似乎也不是什么奇怪之事。

    或许是外面路过的人好奇看了一眼,也或许是书店中沉浸在书籍中的人抬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