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9章 没闲着 (第2/2页)
王珪,字叔玠,太原祁县人氏,出自太原王氏的高门。 而他个性雅澹,少嗜欲,而且志量沉深,能安于贫贱,体道履正,交不苟合深得世人赞誉。 开皇十三年,王珪应诏进入秘书内省校定群书,为太常治礼郎。 大业十三年,高祖自太原攻入关中,拥立杨侑为帝,自为大丞相王珪为丞相府司录王珪。 后来李高祖称帝,隐太子建成被册为太子,王珪累升为太子中允,成为隐太子身边的重臣。” 许敬宗慢慢的将王珪的履历道了出来。 李恪详细的听完许敬宗的介绍,终于知道了王珪为什么会如此受到李世民的重用。 除了他的才能,除了笼络建成旧臣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王珪出自太原王氏高门,是关陇世家大族中的子弟,这也是在变相的笼络氏族。 因为,如今的大唐正需要一个安稳的,可以发展经济的环境,而世家大族的态度在这当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想到此处,李恪心里豁然开朗,一些不明白的事情都清晰了起来,心中的担忧一扫而光。 而马周和许敬宗两人看到李恪明白了其中的关系,也是相互一视,微笑不语。 他们该做的都已经做了,就看李恪该怎么对待这件事情了。 沉思片刻后,李恪笑道,“此事跟本王倒是没什么关系,我们也无需理他,宾王和延族可有兴趣到本王书房跟本王对弈一局?” 两人见李恪心中的疑惑解除,兴致大增,也不扫他的兴,笑道,“敢不从命。” ......唐朝官员的办事效率就是高,在李世民下旨让大家写关于新军的陈条和推荐人才之后。 四天的时间,李世民的玉案上已摆了一沓通过三省和兵部选出的认为可取的一些建议的陈条。 李世民逐个翻阅每一份奏章,看完之后都是摇头不语。 这些奏章不是言辞华丽缺少实践经验的书生之谈,就是狂妄自大,不了解突厥真正实力的狂妄之之辞。 很少能从自身的兵种和对方的实力来分析给出实质性的建议。 李世民越翻越是气氛恼怒,别说是一些文臣,就是朝中很多武将也对突厥抱着不屑的态度。 除了李靖,李绩等少有的几个人之外,其他人都认为大唐现有的军队就可以跟突厥进行一场大战,他们认为突厥军队人数少,只要分散他们的骑兵,逐个击破就可以完胜突厥。 李世民在看到这些奏章的时候,心里突然生出一股无以言表的伤感。 也许,他们当中的很多人真的老了,虽然他们的人没有老,但是他们的心都已经老了,已经不复当年的勇猛和坚强了。 想到这里,李世民低头沉吟不语,半响,他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是时候着手培养一批年轻的将领了,也该让大唐军队换换新鲜的血液了。” 李世民如此想着,又摇了摇头,继续翻阅案几上的奏章。 就在此时,王德突然禀报道,“皇上,汉王殿下求见。” “李恪?” 李世民重复道,“让他进来吧。”